“通过网络写作业”弊大于利

 

打开一款手机APP,小学生可以在古典音乐的伴随下跟读古诗词。然后把自己的音频传上网,参加朗诵者排名,与同学们一比高下。这是北京市教委向小学生推荐的一项寒假活动。记者登录北京数字网校发现,在“寒假活动”栏目设了挑战诗词、成语PK、科学探索、看大片学英文等项目,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。(2月13日《山西晚报》)

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普及,通过网络写作业,走进了全国很多地方的中小学生的生活。比如笔者女儿在读小学时,就曾被老师布置一项网络作业:登陆某某在线英语网站,每天练习英语口语,然后把所读内容的音频上传,供老师检查。游戏化的学习与作业方式,让孩子们跃跃欲试。家长们为此却既喜且忧、左右为难。

喜的是,网络写作业是一种创新,比刻板的书面作业更能吸引孩子,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;网络写作业是寓教于乐,摒弃了书面作业的死记硬背,孩子收获到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;网络写作业还能够让孩子之间一比高下,也有利于老师检查是否真的完成了作业——像听读英语磁带等传统作业,孩子们有没有听懂,有没有跟着读,老师无法得知。

忧的是,网上写作业对孩子的自制力是一大考验,自控力不强的孩子极可能借机上网玩游戏、看电影等。尤其是本身就有网瘾的孩子,或者属于“手机控”的孩子,家长又怎么能够放心让他通过网络写作业?网络看电影、打游戏等,对孩子的诱惑力非常大,假如有了网络作业作掩护,不知又有多少孩子可以冠冕堂皇地沉浸在电脑或手机之中了。

网上写作业也在加剧孩子们的“屏奴化”倾向。如今,很多有手机、电脑相伴的孩子,渐渐养成了“不移动”的宅生活,节假日的角色仿佛只是在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,不是在玩手机游戏,就是在玩平板电脑,用眼负担非常重,近视率也呈现出低龄化。再要求孩子们常常通过网络写作业,对其眼睛的伤害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。

故对于网络作业,家长们像对待电子书包一样,态度是纠结的。在我看来,通过网络写作业弊大于利,作业方式虽然新颖,作业效果虽然可期,但终究只是暂时的,孩子们一旦习以为常,未必还会钟情于此。只要是弊大于利的教育,都不是好教育,像网络作业、电子书包一类,还是审慎推行为好。

老师在布置网络作业时,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分寸,有些科目可以布置网络作业,有些绝对不能布置。不能把网络作业变成“强制作业”,可赋予可做可不做的选择权,以便家长让网瘾孩子远离网络。像不能鼓动学生通过网络作业挣“学豆”换礼品、装备等。以布置网络作业为由,给商家站台吆喝,满足商家的市场利益诉求,更应该禁绝。(何勇海)

 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